欢迎来到轻徭薄税网

轻徭薄税网

银行理财子能否靠FOF“突围”?

时间:2025-07-05 22:58:17 出处:综合阅读(143)

炒股就看,突围权威,银行专业,理财及时,突围全面,银行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理财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突围结束,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迎来产品净值化时代,银行权益类市场逐渐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理财方向。在此背景下,突围通过FOF产品间接买入权益产品成为理财公司“突围”的银行重要方向。

4月6日,理财老虎财经发现,突围根据《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数据显示,银行截至2021 年底,理财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共存续 FOF型理财产品215只,存续规模为1536亿元,同比增长61.34%。

其中理财子公司俨然成为银行FOF类产品中的“主力军”,产品规模占总规模的78%。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银行理财子偏爱FOF产品,探寻背后的关键原因,则是希望通过FOF切入权益类市场,在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分一杯羹。不过,理财子公司做FOF不仅需要在投研水平上提升,同时也要面对公募基金发力FOF的竞争。

理财子成FOF产品“主力军”

自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FOF产品迎来了一波爆发潮。

近年来,FOF深受金融机构的追捧,银行自然也不例外,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理财公司一步步成为发行FOF产品的主力军。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存续FOF理财产品180款,其中国有理财子是发行产品的主要来源,占比达54.4%。

在国有理财子公司中,工银理财遥遥领先,共有62款FOF产品;建信理财次之,共有29款FOF产品;随后便是中邮理财,共有14款FOF产品;农银理财FOF产品发行数量为6款;中银理财则仅有1款FOF产品。

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发力,FOF产品发行数量在2020年末开始大幅增长,其中信银理财“一马当先”,截至目前,产品发行数量达42款;紧接着便是招银理财,共有10款FOF产品。

此外,城商行也纷纷涉足FOF领域,像徽银理财有5款产品,宁银理财有4款产品,苏银理财有3款产品等。

靠FOF产品“突围”?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迎来产品净值化时代,权益类市场逐渐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方向。其中发行FOF产品便是银行间接参与权益类市场的一种方式。

比如宁银理财,在2021年发布的3只权益类产品均为FOF,分别为宁银理财宁耀权益类稳健价值FOF策略开放式产品3号、宁耀权益类优质成长FOF策略开放式产品2号、宁耀权益类全明星FOF策略开放式产品1号。

这3款产品的共性便是在前十大重仓资产中,除用以打底的部分现金资产外,其余均为公募基金。以去年7月成立的宁耀权益类优质成长FOF策略开放式产品2号为例,产品现金占产品资产净值比例为19.96%,剩余的9项资产均为公募资金,包括申万菱信量化对冲策略、海富通改革驱动、申万菱信新经济等,总共占比达34%。

宁银理财并非个例,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末,FOF型理财投资公募基金规模占比为47%,所投资的公募基金中有36.17%投向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在17%附近。

众所周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后,尤其是理财子公司已然和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同台竞技,要想不让客户流失,理财子需要提升自身的权益水平。

但理财子权益水平一时难以得到质的改观,因此转而求其次,通过发行FOF投资公募基金进而参与二级市场,不失一种曲线救国。

银行理财FOF与公募FOF同台竞技

除了理财子发力FOF外,公募基金自身也在发力FOF。

理财子不仅要在权益产品上面对公募基金的竞争,在FOF上同样也要面临公募基金的竞争。

首先是业绩,公募FOF与银行理财FOF2021年表现不相上下。据表示,2021年仅有少数几只公募FOF产品收益率为负数,所有公募FOF产品年平均收益为4.76%,而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银行理财FOF产品近一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78%。

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募FOF的业绩表现还是更胜一筹。据Wind数据显示,从近三年时间维度看,有统计数据的11只公募FOF收益率均在10%以上,其中有4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如华夏聚丰稳健混合发起式(FOF)A截至去年12月31日,斩获59%的收益率。

而自2019年三季度,第一只银行FOF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0-5%之间的占比为64%。可见银行理财FOF还是以收益稳健为主。

在规模上,涉足FOF领域不足三年的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与成立已满四周年的公募基金之间仅差一步之遥。

经历规模缩减的考验后,2018年之后,公募FOF步入正轨,时至2021年迎来春天,据广发基金发布的《FOF投资行为白皮书》显示,公募FOF规模在2021年12月底已突破2000亿元。银行及理财公司不甘落后,自2019年三季度FOF型产品面世后,存续规模一度增长至去年年末的1536亿元。

事实上,公募FOF规模的大增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7年9月初,华夏、南方、泰达宏利、建信、嘉实、海富通旗下6只公募FOF正式获得证监会批文,标志着公募FOF应运而生。

然而,首批6只产品的表现并不如意,大部分产品规模都出现大幅萎缩,有的甚至沦为迷你基金。其中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型(FOF)、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FOF)截至去年年末规模均不足2亿元,泰达宏利全能优选混合型(FOF)总规模更甚,仅为0.16亿元。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首批的6只公募FOF总规模不足50亿元,比成立时总募集规模超160亿元萎缩七成。

经过多年的“内功修炼”,基金机构已建立起成熟的投研体系,拥有分工明确的投研团队,投研实力较为突出。

而银行理财子依靠母行在信誉、资金、客群等方面拥有众多天然优势,但作为资管行业的“新兵”普遍缺乏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研究,缺乏专业的投研团队,没有完善的风控体系,从而导致理财公司在权益投研能力水平上缺失。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